炒股13年,老股民讲述最成功的一次投资经历

股民之家 休闲驿站 24

我接触股票比较早,从2007年开始。那时候刚毕业没多久,是办公室的一位大姐带着入了股市。刚学会炒股的那一阵子,在办公室里面无心上班,巴不得一天随时都在盯着K线。那个期间,所有散户经历过的,我都经历过。几番折腾下来,反正钱是没有挣到。


玩了这么多年的股票以后,发现唯一值得回味的地方就是开股票账户的时候,那些经理们把你当上帝一样捧着。钱没挣到,股票账户倒是被忽悠开了一大堆。我记得有一年还专门请了两天假去把所有这些股票账户都销掉了,当然还留了一两个自己在玩的。然后2015年那波牛市,自己还高位加仓,结果亏了不少。


我注册雪球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这些年,了解股票的信息基本上是在雪球上面看。


接触了雪球以后,慢慢了解价值投资这些理念,感觉那时候才理解了一些“买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这种理念。


因为原来自己做散户的时候,炒股追涨杀跌,一天随时盯着K线,今天买明天卖,都想着赚点快钱。我后来慢慢发现这玩意儿好像行不通。然后我就想看看有没有办法长期去持有一只股票。因为当时雪球上面比较推崇价值投资,所以自己也想这样去尝试。


但是发现还是面临着不少矛盾。


第一个,时间不太够。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其实说实话,白天上班的时候事儿挺多的。你看股票或者看个什么都是偷偷摸摸的,特别是如果有领导在你后面坐着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像个贼一样在那看。下了班以后回家,有时候又陪小孩儿,时间确实不是很够。


第二个,精力也不是很够。因为我原来做财务的时候就一天到晚都是对着数字看,天天看着数据。现在做了管理以后,天天看文案、看文字资料。休息的时候,平常下班或者周末,确实不是特别想去碰电脑。特别是如果你要做价值投资的话,那你总得看企业年报吧。一看年报,看久了,眼睛就受不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慢慢上来了,感觉精力始终不太够。


第三个,有些习惯很难改变。因为自己当散户当久了,随时忍不住想看一下今天的走势怎么样,今天的大盘涨了,自己的个股涨了。一看K线的话,整个心态很容易被破坏。虽然有时候你可能看好一只股票,如果它长期不涨或者长期跟大盘是反着来的,很容易有自我否定的感觉。


所以到了2017年初的时候,心里面又一次萌生退出股市的想法。之所以说“又一次”,因为这期间已经想过N次了。又亏钱,又耗精力,也不知道图什么,但是始终就是没有完完全全退出股市。


01


最成功的就是买了私募基金——长牛分析1号


那时候对公募基金有一些了解,但是没怎么买过。对私募基金了解的也不是特别多,应该说是机缘巧合吧,在雪球上许多关注的人当中有一个是私募基金的研究员。我那时候刚关注他,看他发一些对股票的研究、对某个股票发表一些看法,我那时候觉得这个说得还挺有道理的,就试着跟他聊一聊。聊了以后,我才知道他是私募基金的一个研究员,慢慢的也就了解了一下私募的一些运作方式。


那时候,我想如果哪一天自己不炒了,干脆把钱交给私募去打理算了。自己弄,没赚到钱,还操心,交给私募尝试一下吧。当时,钱也不多。因为私募买进去,门槛都是100万,还有一个300万的资金证明,要求确实比较高。那时候,我自己的钱也不是特别多,想的是我最多只能投一家。


而且是第一次投,千挑万选,研究、挑选,这个过程也是很纠结,也是到处看材料。选的这个过程,大家可能都经历过。比如说,了解一下基金经理的一些情况,他的专业背景、历史业绩、投资理念、是不是对某些行业有比较特殊的偏好、提成比例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平。当然,这里面最最重要的还是历史业绩。


到目前为止,我投了4只私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不过回过头来看,我个人挑私募的这些方法只能说是可以淘汰掉一些比较差的产品,但是确实要挑到能够带你盈利的产品,可能更多时候还是靠的运气。


2017年5月,我买了长牛分析1号,那时候也是在几家私募当中挑选。后来还是和那个研究员聊得比较来,后来买了他家的这个私募。他当时在长牛1号里面做研究员,后来就买了它。


买了以后就没有跌破过这个净值,这个应该算是运气吧。从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那时候整个基金都涨得挺好的。特别是2018年的时候,2018年应该说是一个熊市。在上半年,长牛1号一直在逆势上涨,我当时觉得买对了,确实厉害。


结果到了2018年下半年,碰上国家政策的一些调整,这个基金接着踩了两个雷,我记得一个是医药、一个是教育。这个业绩也在往下降。我记得2018年的业绩是负数,我那时候心理的落差确实也比较大。


但是当时也没有想着去赎回,有几个原因吧。第一个,这个还没有跌到自己的成本价。第二个,那时候基金经理 @百创资本陈子仪  在群里面经常给我们打气、做心理按摩,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说实话,愿意买基金的一般都是能力强但没空打理或者是能力不够又想赚钱的,我这个就属于能力不够。陈总时常在群里面给我们打打气,这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持有的动力。


那时候其实也有想过要追加,因为2018年底整个大环境确实不好。当时我想要不追加一点,但是因为那时候要买房,所以留了一部分现金没敢动


到了2019年的时候,整个长牛的业绩应该说挺好的,一路上涨,那年涨了50%多。刚才我说了,买到一只成功的基金,可能运气的因素多一点。但是如果能够长期持有一只基金,那是要靠实打实的业绩来说话的。如果没有业绩作为基础的话,是不可能长时间持有的。


信任呢,我觉得首先要有几个基础。


第一个是业绩。离开了业绩谈投资,那肯定都是耍流氓。


第二个就是良好的沟通。我觉得跟基金经理的沟通,包括跟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还是十分重要的。我记得有几次,他们营销的经理胡总来成都的时候,跟我在那边聊天,聊了一上午,我觉得聊得很愉快。我觉得这些良好的沟通在投资人跟被投资人之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做到双方信息的一个对称,这个很关键。


第三个信任的基础,我觉得是对基金经理人品的一个认可。大家对人品这个东西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我举两个例子或者我当时注意到的两个细节吧,我感觉从这两个细节上面可以反映出来一些东西。


第一个细节是2018年我去参加长牛分析1号的年会。大家都知道跟券商开年会都是大家在上面一顿猛吹,下面一群人在那一顿鼓掌,完了以后大家吃点东西就散伙了。这个是常规的套路。但是当时陈总把一个人请到现场去,我觉得这个让人十分鼓舞。他把他的师母请过去参加了这个年会,就是他大学老师的妻子。我当时觉得把自己的师母请到年会的现场,这个是需要比较大的勇气和担当的。所以当时我有了信任的这种基础。


第二次是聊天的时候听他说的,他说他带他小孩儿去看牙,他跟那个牙医沟通得特别好,他就有一种冲动,他特想对那个医生说“医生,能不能我来帮你理财,你安心地上班”。我当时听到这个小故事,从这种由己及人的担当,我觉得反映出来陈总还是比较值得信任的。


所以持有长牛分析,我今天在这做直播,我肯定是持有这只股票的,绝对不是长牛花钱请我来干嘛的,这个肯定没有。这个确实是自愿的。我也愿意向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去推荐这个产品。


因为现在市面上的私募产品特别多,选起来眼花缭乱。因为我自己也选了好几只产品,成功率也不是特别高。有时候挑的时间点挑得不准的话,还套了好久,起码有一只基金是被套了一年多,另外一只基金是套了大半年,反正踩过的雷也不少。


02


买私募主要参考什么指标?


第一个,肯定是看历史的业绩。第二个,还是要了解一下基金经理的背景情况。第三个,看一下基金经理怎么样来投资的这些方法理念。第四个,费率,最后一个就是沟通的情况。


当然这些方法,我个人总结下来,我感觉大家都会有这些操作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基金经理有没有跟投,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只有跟投的,才能实现利益的捆绑。如果没有跟投的话,我心里比较犯嘀咕。


但是这些方法能不能选到优秀的基金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刚才开头的时候在半开玩笑地说,选到一只优秀的基金可能运气的成分多一点。


但是,掌握这些方法以后,我不敢保证说一定能够挑到优秀的基金,但是你应该可以淘汰掉一大部分不太好的基金,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基金特别特别多,不管是雪球在卖还是很多券商都在推私募基金,这些方法大家都可以试着多聊聊,跟基金经理聊天又不花你的钱,你先花点时间把想问的问题都列上,把这一套问题发给N个基金经理回答,回答以后你把它整理出来心里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数,哪些对你的胃口,哪些觉得不符合你的理念,这样来选择。


当然对了胃口是否一定就成功,谁都不敢打保票。


03


分享一下不成功的私募投资?


怎么说呢,2017年5月份的时候我买了传统的私募基金以后到了2017年底应该说涨得还可以。后来我想,这玩意儿靠谱我就再试一下吧,散户出身的一般会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这种观念,当时我另外挑了一个私募,开始聊也聊得挺好的,他跟我说了各种投资理念、投资经历,包括他自己也是大额跟投,他自己的自有资金在里面可能有2亿左右,但募资只有几千万。当时我专门去了深圳,跟他聊天,我说你身家上亿,何必募几千万出来做产品呢?2017年底投的时候我是在2019年10月份左右赎回来,当时还亏了几个点赎回的。现在再去看那堆产品,因为我一直在关注他那个产品现在涨了差不多30%-40%个点吧,只能说我退出的时间点确实也不是特别好,毕竟亏着出来的。当然亏也亏得不多,因为买基金首先是认可他的理念、认可他的人,不会亏太多,但确实是买了一年多始终没怎么盈利过,认得心态就很容易失控,特别是又跟长牛一对比,你就更发现这买的什么东西呀,所以当时就把他那个赎回了,这算是买了一次失败的基金吧,反正人都是由失败出来的嘛。


04


长牛取得超额收益的原因?


太专业的问题可能我回答的不是那么清楚,说句实在话,我买了基金以后一般我不会过多地去纠结他到底怎么操作、怎么投资,只要他有业绩,而且他的业绩能让我满意,一般我也不会太多干涉,你想,我当散户当了那么久,想法很多、操作很多,结果还是亏得一塌糊涂,后来我就总结了经验,自己可以有想法、可以有思路,但没必要过多干涉基金经理的操作。包括我那次失败的私募基金,我们也可以提建议,但首先人家不会听,二是我们提的建议不一定会那么准确,所以我没有过多去听这些东西。


关于超额收益,我简单说一下,消费和医药是他们一直投资的主题,而且最近两年消费和医药确实是大牛市,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再专业的原因分析,可能要问一下陈总,可以在雪球上给他发消息,一般他们看到都会回的,这个无所谓,大家放轻松一点,基金经理也是,都可以聊天的。


05


我为什么要投私募?


一是我的精力时间不太够,还有一方面是太懒了,我实在懒得动这些脑筋了,什么中概互联、香港的指数,说实话原来也看过,看不懂,要问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我也搞不清楚,而且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去买卖,我估计十有八九还是会亏损,现在比较懒,一般我也很少再去了解这些东西,如果真的想去了解的话那就一头扎进去,正儿八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会不会如你所愿,这个东西确实不好说,我这里再展开说一个,因为我是学财务出身的,在企业也做了好多年财务,财务上有些东西通过报表你是分析不出来它到底在里面做了什么手脚的,因为后来我自己做的时候我就发现可以调节的余地特别大。所以哪怕你拿了一张企业的报表认真分析、仔细研究,都很难明白其所以然。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通过这个来买股票或干嘛,其实我个人心里还是始终有点虚。    


06


买了私募基金应该什么时候赎回?


这个就看你怎么考虑,我刚才说了几个,一是业绩这块,只要我个人觉得你的业绩能符合我的预期我就会一直持有。在雪球待了这么久我有点被洗脑了,十年十倍、长期投资。投了长牛以后业绩还可以,所以我就想着一直持有。目前我也不着急用钱,所以还没有想着什么时候赎回,先放着吧。


当然了,最怕出现什么情况,就是我投的那些失败的基金,拿了一年多结果还亏损,说实话心里确实还是有一定的不平衡,到最后某一天不爽了就把它赎回了,当然那个失败的基金已经过去了,不多说了。长牛这边目前我没有想法赎回,反而是什么时候再下跌的话,找机会再买一点,如果资金允许的话我个人还是看好,因为我现在向我的朋友基本也是推荐长牛,其它的也看不懂,不好推荐。 


我每次买产品或者做什么,感觉我的心态比较低,说实话做了这么多年的小散户,当了这么多年的小韭菜,每次发现自己洋洋得意或者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时候,我就觉得估计要糟。


起码我买了这几堆私募以后,反正亏也不会亏多,包括我说投的失败的这个基金,亏也就亏几个点,所以也不存在割肉的问题。自己炒股票的时候那才是割肉,2015年我看基本上牛市快到顶的时候杀进去,高位加仓,亏了50%,那个太惨,那才是割肉,真疼。


买了长牛以后怎么说呢,省心省力吧,反正你看它的业绩就可以,如果哪天看着业绩不多了,不爽了,你就问一下基金经理怎么回事呀?解释一下?你是不是有种当老板的感觉。  


07


我买过几只私募?


我买过三支私募,最成功的就是长牛分析1号,比较失败的我就不提了,反正人家最后涨上去了,是我自己没享受到涨的过程,算我的失败,不是私募的失败。


散户炒股心态很难调节得过来。    


所以投了长牛分析1号以后不用想那么多,懒得操那么多心,有些回报给你,不一定特别高,但起码自己不操心,又享受了业绩回报,从这点来说我个人挺知足的,没有太多想法,不是说一定要买到像大金链子那样牛逼的产品,过几年翻个几番,确实咱也不敢奢想。


08


买私募会担心管理人风险吗?


其实这个是有担心的,因为最早我第一次买长牛1号心里还是很担心的,几个办法吧,一是跟私募基金经理多沟通,这是第一。如果你不跟他多沟通可以通过侧面的一些材料来了解,这是人品的问题。二是他要有跟投,我个人十分看重跟投跟投相当于实现了利益的捆绑,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规避风险。第三,如果你发现有什么风险就要及时撤出。


三是相信雪球这样的大平台,虽然雪球买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大的东西,但毕竟是正规平台,在这上面买稍微一点。


09


挑选私募的重点是什么?


刚才已经说了,说完这些方法就可以筛选掉一些不太好的产品,但能否挑到特别好的产品,按照我个人的经验,七分靠打拼……那句话咋说的?反正我觉得一半靠运气,一半靠方法,一是看经理人的背景,二是看他的投资理念,三是看他的历史业绩,四是看他的收费标准,五是看他有没有利益捆绑(有没有跟投),拿着这几个方法去挑,跟私募基金经理多沟通,先想好问哪些问题,拉个清单,同时多问几个经理心里大概就有个数了,不符合你要求的先剔掉一部分,比如没有自己跟投的先筛掉,剩下的几个再来选,看看业绩什么的。


标签: 股市人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